
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简介
蛤蟆先生一向爱笑爱闹,如今却一反常态地郁郁寡欢,他一个人躲在屋里,连起床梳洗的力气都没有。朋友们非常担心他,建议他去做心理咨询。在10次心理咨询中,蛤蟆在咨询师苍鹭的带领下,勇敢地探索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逐渐找回了信心与希望……
这并不是一本写给孩子看的书,而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心理疗愈读物。出版20多年来,已成为英国国民级心理咨询入门书。它基于TA沟通分析心理学的理论,讲述了一个抑郁症病人通过十次心理咨询,终于找回快乐和自信的全过程。在书中,可以看到心理咨询的倾听、共情、沟通技巧,也可以看到一个标准的心理咨询流程的模板。读者犹如亲临现场,体验心理咨询的每一个细节,见证疗愈和改变的发生。
在这本书里,作者借由蛤蟆和心理咨询师苍鹭的互动,探索了蛤蟆自卑、软弱、爱炫耀的个性与抑郁的情绪究竟来源于何处,让读者看到童年经历对人格的深刻影响,以及如何才能在心理上真正长大成人,独立、自信、充满希望地生活。
简评
从来没有一本书让我感受到如此强烈的被挖掘的痛苦。我时刻在儿童状态悲伤,愤怒,无力地摇摆。什么时候才能觉醒?什么时候才能不再玩厌世消极的游戏?我痛恨自己对微小事情的耿耿于怀。我好像从来没有真正开心过。连窗外的白昼都总是被我诅咒的光明。我厌恶自己对生活秩序的不自控,沉缅于夜晚咀嚼自己的得失悲欢。我反感自己对情神状态的敏锐觉察,从来不肯真正地怜爱,体贴,放过自己哪怕一次。我不抑郁却时刻抑郁,我不矫情却时刻有流泪的冲动。为自己,为众生,为世界,为一切有关和无关。我牢记自己的热爱,可终归一无所得一无所剩。我将死于自己的热爱,将用最沉重的方式回归我梦想的轻盈。我期盼。
英国老牌心理咨询读物了,咨询细节好评。很喜欢书中的一句话,「所谓活得真实,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翻译也很流畅,不会读着读着就想翻英文原版,发现译者是语言学博士+二级心理咨询师,难怪。
对于没了解过心理学的人来说应该会是个很容易读进去的入门,但稍微读过一点心理学的书便会觉得过于浅显,故事的结尾也是充满了希望,以至于你知道,并没有那样容易的脱胎换骨
成年后的行为与儿童时期接收的种种相关,看来不免觉得“逆天改命”这种事是有天然障碍的。但好在,认清这以后,我们其实还能选择自己的生存路径。感谢苍鹭和这本小书,还有希望在
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儿童状态父母状态和成人状态的概念很有启发,蛤蟆先生康复得太快了,没追上进度……
作为一个接受了长期心理咨询的抑郁症患者,并不认为这本书有吹捧得那么好。非常非常基础,几乎只是一只脚踏过心理咨询的门槛而已。数十年留下的伤痛要用成年后的对话来自我愈合,哪有那么容易。
虽然部分内容过于教条,却仍不失为一本优秀的大众心理学书籍。十三、十四章是精华,这种心理模式几乎在所有人的身上都展露无遗:赢了游戏,输了自己。这不禁让我想起我很喜欢问别人的一个问题:你希望自己是正确的,还是幸福的?
让我心里一惊的是共谋。联合他人迫害自己。
不玩四种游戏:1.poor little old me(即不要自怜,将自己放在受害者身份上)2.love me no matter what i do (不要陷入自暴自弃、失去亲爱的人这样的恶循环)3.I am so unlucky.(不要因为不幸运的事情而忽略掉生活中美好的事情)4.Guess the word in my head(直接说出自己的需求而不是然后要求别人理解自己)
前面十五章很感动,最后一章蛤蟆先生从抑郁情绪里走出来去投资房地产了,哎,有庄园的世家子连治病都比别人容易些。
蛤蟆还是蛤蟆,不会变成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设,但是可以选择做最成熟的自己
非常惊艳的一本小书,“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能帮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
大爱这种大家小书,把丰富的专业知识细节掰碎揉进生动有趣的故事里。目前这类书的个人阅读清单整理如下:《如果高中棒球队女子经理读了彼得·德鲁克》、《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小强升职记》、《物理世界奇遇记》,以及本书。欢迎书友继续推荐!
看书的那个下午一个人走在林场的日光下,谁也没有看出来我在心里大哭了一场又擦掉眼泪笑嘻嘻。
只有自己让自己走出来。我一定让自己走出来。
看完了,心里百感交集。好像獾先生是我,蛤蟆是我,每个动物身上的劣根性都可以映射出我的影子。看书的时候很懂,实践起来又很难,希望我可以像蛤蟆先生一样战胜孩子气的自我,走向成人状态,可以在有风的夜晚骑车去新家。也祝蛤蟆獾先生鼹鼠河鼠好在未来。
飞机上读完的。心理咨询入门书,主要表达原生家庭给人带来的影响。人格由三种状态组成: ①儿童自我状态(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藏着小小的儿童,当一个人以儿童自我状态与人交往时,他的情感、思考和行为表现等就会表现的像孩子一样),听话、服从、自责、焦虑、天真、冲动等; ②父母自我状态(我们从父母或其他人那里拷贝来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分为“控制型”和“营养型”),控制、批评、教训;温暖、关怀、鼓励; ③成人自我状态(思想行为和情感都志向与此时此地);表现为理性、尊重事实和费感性的行为 后半部分讲的个人的感知,读起来就没有太大代入感。 总体而言还是可以的。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