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示底层世界,洞见文学新声
简介
本书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前沿问题读本丛书”之一种,丛书由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等学术机构的青年学人联手打造,分辑、分主题全面总结新世纪以来海内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新进展、新突破,以期引发新的学科反思和学术争鸣,促进符合时代需求的新的研究范式的形成,重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图景。本书重点探讨“底层文学”发展的脉络与走向,让读者对“底层文学”的状况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本书的结构上分为底层文学的崛起、反思、《那儿》解读等七个大块,包含文章41篇,其中有两篇是存目,书中收录的文章均在期刊上发表过。
简评
系统
这才是搞研究的意义
底层这个词据说为了避免陷入到阶级分析的思路里而提出来的,有人认为现在的定义比阶级更复杂,毕竟弱势群体的划分标准不一,不过比起定义的模糊,真正棘手的还是知识分子凭什么来帮人代言,又怎么保证不会变成对苦难的猎奇?这牵扯到怎么书写的问题。讨论很多,论及到具体小说的没多少。比较普遍得到认可的就是曹征路的《那儿》,我买了还没读。
主体是2004年前后的讨论文章,在底层诗歌的部分集中在2015年前后,但对于近些年范雨素等的打工文学的论文涉及的不多。底层文学,首先是两个问题:底层写,与写底层,前者产生主体的争议,是知识分子的代言还是“底层”再现?后者则与主题先行的美学缺陷若即若离,尽管可以大言不惭地接到更远的现实主义传统和左翼革命传统。底层文学归于何处,如果说是去纯文学之蔽,我觉得这无异于新的收买。知识分子能做的,不是进行苦难… (展开)
无名者的面目得以呈现只有在被权力之光照亮的时刻。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