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渴望在生活的荒原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简介
她出生于伊朗一个屡遭迫害的古老世家。五岁时因躲避战乱举家逃亡,途中目睹母亲离世,与父亲几经辗转,最后在纽约栖居。父亲教会她如何用书籍搭建堡垒,阻挡悲伤,自己却没能熬过漫长的流浪,就在他入葬那天,阳光穿过树枝,照在棺木上,形成一条条斑纹,她依此给自己起了个新名字——斑马。
背井离乡、孤苦无依、内心空寂……斑马决定重走流浪之路,用重新品味痛苦的方式告别过去,直到她遇见那个意大利男人卢多……
简评
灵魂至上的斑马 然而和这样的相处真的太累了
这本小众书讲的是一位伊朗逃难女孩,父母去世后一直在治愈自己童年创伤的故事,渴望逃避在文学中却又没办法逃离现实的爱,最终和自己和解,接受自己可以拥有美好。略微俗套,语言太花哨,不太是我的菜,但有些句子还是不错的
斑马所有不是女性的歇斯底里,是歇斯底里。是语言的自我确信,是非沉默。斑马的歇斯底里包含在所有行动的沉静里,喜怒哀乐都以词藻暴晒太阳的报复式繁殖显现;其耗费是在历史的巨牛撞击下迫使自己消化过去的创伤、面对若无其事的现在,痛恨现在,在任何现在中看见创伤,而力竭。悲哀的文学,悲哀的斑马。我不怪也不爱。不允许我在阅读中共情斑马,即便斑马激烈指责所有流亡者以外的人,我也不能顺从她。 斑马需要二元,斑马的多重自我无法形成多元,因为对斑马的破碎来说,存在着那扇窗和打碎窗的锤子。这裂痕永远从斑马的纸片心脏上挤压燃气,点燃愤怒和悲哀,无论斑马声称她多勇敢地想要成为灰烬,都只是希望能重新出生一次。
序言确实写的不错! 正文这里,一开始故事模式能看到查拉图斯特拉的影子,但尼采的书更多是隐喻,如果真把查拉图斯特拉这种随时随地布道和大声讥讽路人的操作引入现实生活,总觉得有点违和。。 然后后半段…就直接变成神经质女主的无止境碎碎念和披着文学外衣的青春疼痛爱情故事了… 另外虽然书里对各种文学作品和人物有大批量引用,但是读着总觉得用力过猛,有些一锅炖的混乱感,不过也可能是我境界不够?
8分,序幕很惊艳。后面稍显牵强。作者很有才华,将尼采的灵魂放置于一个伊朗流亡女性的身体里,这样的写法,用现在的激情再加上20年后的对真实性的苛求,或许会更好一些。整体有点高开低走。
背井离乡、孤苦无依、内心空寂……斑马决定重走流浪之路,用重新品味痛苦的方式告别过去
中二、凄美、可爱、栩栩如生。在跟他恋爱以来,也可以说是2022年状态最糟糕的一两周的日子里读完。百感交集,文字的力量很强大,尽管很多出自各大文人的语句读不明白,但文字和阅读给我的意境和酣畅为我提供了另一种形式的“空寂”,我在逃避、游离,在沉浸地享受
很喜欢文中的一句话:“如同沙漠里的骆驼,背着水囊,却让自己渴死。”斑马拥有了对文学的所有记忆和灵气,却被困在这种屏障之中,固守自己的孤独和伤痛。每个人都会有被困住的时候,只有超越自我,才能真正成长。
比暴力更糟糕的是那些眼看着他人毁灭却无动于衷之人的冷漠。我们千里迢迢地来到这里,可不是为了向这个狂妄的世界低头。/ 记忆是我们保有专注、独立思想的方式,也是我们借以让自己绝不屈服的工具。 这是一本关于流亡者的书,让人愤怒、感动、鄙视、愧疚。(写作有点高开低走了…
0 评论